橡皮泥乐园

错误和无知

于我个人来说,错误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简单直白却蕴含不凡的道理,只有伤了痛了才能感受更深。这不,近期我就因错误的知识,享受了一段不该享受的经历,事情是怎样的呢?这同跑步有关,那就从跑步说起。

我凡事喜欢书中找答案,这同样影响了跑步。打算培养跑步习惯时,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装备层面自然少不了,但更多的是思想层面,即跑步运动的知识体系。找了大量跑步书,通勤上下班时看,送女儿上课课间等待时看,跑步的时候就把看到的往自己身上招呼,实践所学内容并评估水平提高。有了系统的知识和刻意地使用后,跑步的耐力和速度提升迅速。

一切都朝我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可是若我记错了内容会发生什么呢?

跑步时呼吸节奏很重要,至于如何呼吸,多数人只会简单说说自己的跑步经验,即跑步时的呼吸习惯,换句话说现在跑步是怎么呼吸的是因为以前就这么呼吸的,以前是这么呼吸的是因为开始跑步时就这么呼吸的。至于是否正确或是否效率要么不怎么在意要么云里雾里。

这些呼吸经验无法为自己所用,因为个人感受成分多。

网上得来的资料不系统相矛盾五花八门,一本叫跑步时该如何呼吸的书帮助了我。书中介绍跑步有不同的呼吸节奏叫呼吸挡位,应对于不同的跑步强度。里面还提到,呼吸转换阶段,即吸气的最后一下转到呼气的第一下时,此时落地的脚所承受的重量更重。

若按偶数呼吸循环跑步,那么其中一条腿会因每次周期呼吸多承受一次大重量,累加效应出现,久而久之承受更重的那条腿更易出现伤痛。我庆幸在开始跑步时就知道了这个知识,刻意训练自己只进行奇数呼吸节奏。

到这里一切都没问题,问题发生在一次左臀臀中肌拉伤自我恢复上。年前某周末例行半程马拉松跑步后觉得不过瘾,又来了一段山地爬坡跑,就在牟山湿地公园里。果不其然运动过量了,左屁股臀中肌拉伤了,贴了风湿膏继续跑,同时切换为偶数呼吸循环,既然偶数呼吸法会让一条腿承重更大,反过来就是另一条腿承重更轻。我让受伤的臀中肌承受更轻的重量,不得了?于是这么做了,跑了一个月没有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直到有一天,我翻看摘抄的读书笔记里呼吸节奏部分,才发现,我记忆出错了!呼气转换成吸气时落地时的那条腿承受的重量更大是对的,但我记成了吸气转化成呼气时落地的那条腿承受的重量更大,后果很明显,本打算让伤痛的腿承受轻点的重量,却错误地让它承受更大的重量。

难怪一个月好不了,我意识到问题后,使劲拍了拍脑子,随即改变策略,偶数呼吸法不用了,只用奇数呼吸法,均衡比跑偏更重要,随后半个月跑步强度有增无减,臀中肌却慢慢地变好了。

这给我很深的触动,问题不在于不该承受的疼痛,而在于我该如何发现我的知识是错误的,提前规避。这好像没有办法,就如同我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样,我也无法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正确。一般而言,我都假定我的知识是正确的,一旦知道是错误的就是产生直接后果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也无法评判我学的知识是否有用,就如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认知水平没有能力去评判所学课程有用无用一样,他需要用毕业后的好多年去验证,在新手学习期间哪怕成为高手之后,也很难跳出来站在某一高度去评价自己所学知识的有用程度,如同一叶扁舟命中注定只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随波逐流。

说起来很丧,很宿命论。问题就无解了吗?倒也未必。

若整个知识背景是正确的,错误出现在个体身上如记忆错误如行为错误,这可以通过制定积极措施对知识和技艺进行更新和迭代,不断的发现并纠正错误来达到目的。另外,充分拥抱错误,对错误保持开放态度也很重要,不能出现错误就立刻给自己定性,强化悔不当初早知道就不这么做了的消极思维,这否定了试错的真正意义。某本书里看到的一句话,我的成功秘诀在于试遍了所有错误,我给改一下,我缓慢不断地进步的秘诀在于纠正了犯下的所有错误。

若整个知识背景是错误的,该怎么办呢?小一点的,我所阅读的材料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如通过搜索而得的资料。大一点的,我所阅读的内容实验数据解读错误,如二十一天培养习惯,如一万小时成就天才。更大一点的涉及到世界观,若把我扔到地心学说盛行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年代。怎么解决错误呢?小一点和大一点的都好说,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完全相反的观点的对冲,找到某种平衡,似乎是不二法门。更大一点的别担心,我达不到那么高的层面。

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时常陷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来评价周围的一切,小时候看电影一定要分出好人和坏人,长大了看周围一定要评判正确和错误。考试必定有标准答案,走了小半生,一直这么对错地来的,即便意识到问题所在,避开还是有点难度。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似乎就轻松的多,对我至关重要的内容,不盲信不轻信不自满,步子慢一点稳扎稳打,常常进行知识的迭代和更新。

无知限制了我思想行动范围,错误让我吃了些苦头,两者在不遗余力地限制和阻碍我方面表现了出奇的意见一致,同无知和错误做斗争就很有必要了。碰到错误避而远之,会默许无知扩大,碰到错误接纳解决,会让无知范围缩小。另外把关注点放在自身成长上,专注同过去的自己多比较,看有无进步,而非同他人横向对比,因此乱了心性。

由此来看,错误的知识似乎并不可怕,无知也非黑洞吞噬一切。这就是床头立个书架摆几本书,通勤背包常备两本书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