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馒头

竹笋与生活

早晨坐车通勤上班,路过某行政单位大门看到旁栽植着一些竹子,三三两两的笋从地里窜出四五米高,一阵风吹过很是柔弱,不禁担心,那棵离群者会不会被大风折断。离群者离大部队有三米远,别人有长辈给遮风挡雨,而它要独自面对大风的肆虐。

我为它的艰苦环境而患得患失,又为它的努力生长而感动。以前看过一篇鸡汤,说竹子需要在地底下酝酿很多年,春天的某个雨后,就会厚积薄发,生长速度快到用眼睛能看出来,还能听到生长的声音。小的时候村的正中间就有一片竹林,那是外面的乐园,如今换成了冰冷的房子了。当从中间穿过时确实能听见一些清脆的噼啪声,我太奶奶拉着我去菜园要穿过这里,她告诉我那是竹笋生长太快,把外面的包衣给撑破了而发出来的。

鸡汤文强调靠自己努力才能闯荡出一片天地,要积极主动暗自发力。如今我想,这固然重要,而环境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同几个养跑步习惯的伙伴黏在一起恐怕不是好主意。反过来若想养成跑步的习惯,多结识几个跑步的人,留心什么时候跑,一周跑几次就会更容易成功。一个计划减重的人,就要十分小心各种有美食的环境。

我的意思是说,当我阅读的时候就要关注阅读的圈子如此才能更好,当我跑步时我要更多地去关注跑步的圈子。而不是把圈子混插,如我邀约喜欢看书却痛恨跑步的人去跑步,结果是两个人都可能不去跑步了。在做一建需要意志力和自律的事情时,要选择适当的背景环境,做完事情把环境切换回来就好了。

竹笋的努力固然重要,而生活环境也是决定因素。幼小的竹笋若想长大,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生长,不然就见不到太阳,因为父辈和祖辈很高,若想一番风顺最好生长在竹林里,这样可以抵抗大风而不至于还没长大就夭折。现在问题来了,生长环境要求也让竹笋养成了快速生长的特性,而正式这快速生长的特性又不能让自己离开这个环境,这就是竹子宿命。

宿命能打破么?似乎很难,却未必不可行。上面那棵离群者因自己脱离了集体四五米远而独自承受风的压力时却也有机会来沐浴足够的阳光。无论自怨自艾还是怨天尤人对它来说都毫无帮助,只有看清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的资源,小心翼翼又不无雄心地活出自己的样子,才好吧。

我们会对标我们所看到的,很难跳出现有认知框架。孩子会以班级前几名为奋斗目标,却看不到在年级名次,更看不到在所有学校里的名次。大人也一样,只看到了眼前,甚至自我闭塞只看自己需要的东西,以为自己很努力做的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你碰到了比你更强的人。

韩寒说你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我该怎么跳出认知框架来提高呢?建立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迭代,努力阅读领域行业专业的知识,搜寻身边的专家也就是抵达彼岸的人,观察和模仿他们。阅读时着重阅读同我的认知不一致的部分,寻找彼岸人时要注意多目标防止对标太低。

成长是缓慢而长久的事,竹笋的爆裂生长只是一种策略,那棵离群者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当它有幸长大,就会发现那些与它作对的反而成就了它,自己周围四五米那是属于自己的天地。未来的某春雨之后,就有能力为遍地而起的追随者们遮挡风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