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做的钧瓷

动力与能力

前些天去行政单位帮公司拿资料,核对身份时出了问题。工作人员的质疑精神令人感动,背了身份证号,又背了家庭地址,也不认为我身份证上的照片就是我本人,最后主管给力,过掉人工核检让机器做决定,我调整了几个姿势身份识别系统正确地把我识别出来了,我有惊无险地拿到了资料。

经过这事我分析有两个重要点,一是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且经常碰到同真实不符的情况,一是我瘦脱了像身份证上的照片和我本人出入太大,平时核对差不多也就过了,在重要场合总会被质疑。回来后我站在镜子面前认真观察,又用单反相机拍了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仔细辨别,企图发现这其中的不同。

二十公斤消失之后,变化还真挺大的。国庆回山东老家,凌晨爬起来摸着黑沿着国道跑了二十公里回来后被老妈一阵心疼,老爸也下命令不准再减肥。老爸的指令我当然可以不听,我都快四十的人了,但写在老妈脸上的心疼让我心里一揪。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下次回家时我要胖一点,我决定增肌,让体重反弹了两公斤,整体更瘦了一些。也许经过几轮的新陈代谢,脸上原本松弛的皮肤变得更紧致的缘故吧。

这给生活带来了不少变化,我捕捉到这些变化,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

不少朋友同事,或通过网络或通过电话或当面找我,向我询问减肥的成功之道。我往往会系统地论述过程,从饮食运动到生活方式再到环境影响,开始挺好的往往后面就偏了,向我询问的人开始反驳我的观点和做法,认为他的观点和方法更可取,然后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忘掉了自己是因为想减肥而不得法前来取经的,是看到我有效果而来寻找灵感的。我无法反驳因为减肥的知识和行动基本上没有对错之分。对方分享了减肥方法后会很期待地征求我的看法,我只好说这种方法是好的,因为减肥方法基本无对错之分。然后很满意的回去了,瘦下来没有?我不得而知,我关心的是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惯性的结果是来找我的目的和取得的结果不一致。带着获取减肥方法的目的来的,分享给我减肥方法满意的走了,从索取变成了给予。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喜欢看书,且喜欢在不同的场合宣扬这种习惯。有不少朋友同事乐意向我借书并乐意听听我阅读各种教材的心得。我同样嗅到了思维惯性的味道。一个人因为想学新知识,做些改变去阅读,当他看到书中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就试着去批判,就去想这本书无法应用于生活因为同我的生活不符,久而久之阅读体验越来越差,最后看不下去了。搁置了。

作为读者,在没读完整本书之前,很难形成宏观而系统的思考框架,一些我们无法认同的内容,是需要借助作者的思考框架来思考的,是有应用条件和应用场景的。阅读时若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偏离我们阅读的目的了。阅读是为了发现新观点,产生新体验,提供新思路或行动,若不合自己预期的就批判,好吧,也许你很厉害,每次都是你胜利了。可你真的胜利了吗?你阅读之前和阅读之后有变化了吗?是持续巩固了你的以前,还是发现自己同以前有了大的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动力,动力十足的人没有达到期望值,一般是在方法论上跌倒了,往往还发现不了原因。有了足够的动力,还需要具备一些能力,方法论就是一种能力,此外能力还包含思维方式、方法技巧和工具的使用。当发现身边的成功的案例时,要做的是模仿而非论证对错,比如阅读时哪怕我十分不认同作者的观点,也要在生活中硬生生找到或虚拟一个相符的场景出来。

到年终了,也许你开始制定自己的新年计划了,想在身体健康上多努力,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想在思想上做一些投资,毕竟碎片化知识不足以支撑未来。当你开始计划时,应该同我一样,让动力配合着能力,才能走的更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