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先行,证据补之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本书上说,人往往是先做了决定有了结论,然后再寻求各种数据支持的。以前我将信将疑,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让我重新想起了这句话,并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就是这种人,先做决定然后寻找并赋予意义,经过多次自我强化,变得越来越专注越来越投入。

第一个案例。郑州强降水,办公室守了三天,备用电池没了电之后,我立即决定要徒步回家,距离约四十公里。当决定徒步回家之后,我开始寻找数据支撑。我说服自己,以前走过三次,都是三十多公里,从来没有完整意义上成功过,现在是时候来一次真正的徒步了。我开始设定路线,避开被水淹的地方如涵洞如地势低洼的象湖,给自己设了限制,沿着路走时,要避开直达的公交和大巴线路,防止很累意志力不坚定上了车。

第二个案例。我从一个办公室搬到另一个办公室,空间被压缩了,贰佰多本书没地方放,于是决定搬回家。此时我又有了新的决定,不再住公司,全天候通勤,即便加班我也骑自行车回来,距离大约是四十公里。为了进一步强化决心,我开始思考回家的好处,如给女儿提供成长的陪伴,如公交大巴上能看更多的书,如可以逃离半夜加班处理服务器,为了拆掉退路,我还扔了我的瑜伽垫睡床和睡袋,以及扔掉了眼罩和所有能让我住办公室的行头。蚊香也扔掉了。

第三个案例。疫情开始反弹。郑州和中牟的大巴已经停运。此时我已经没有住办公室的行头,我也没想这在去买一套来。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八月是最热的天气,分析了上年八月的跑步数据得知,预计我的表现会很差,当时的选择是骑行,那个时候还把八月定位骑行专项月,写下了在八月骑行超过八百公里的目标。

郑州和中牟距离是三十七点五公里,一天两趟一来一回,共计七十五公里。我决定骑行通勤。

我寻找证据和支持。首先书上说骑行是跑步最好的交叉辅助训练手段。其次我也设定贰零贰壹年骑行贰零贰壹公里的年目标,还有在上午内环能一个小时不停歇地骑三十五公里。我还给自己设置了一些有挑战意义的玩意,如纠正自己左腿发力疲软,如学会使用锁踏和锁鞋,如给同事们打个样,因为疫情反弹,大家做公众交通风险较大,我们开始骑电动车和自行车。而部分同事要骑近二十公里,我一天八十公里,作为他们的经理,总该做的比他们好。

我已经骑行了第一天。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骑行八十公里的锻炼强度,手表检测出来说是偏低,虽然卡路里消耗达到一千大卡,是二十公里的跑量,是我梦寐以求的卡路里消耗,但这么训练可能对跑步没什么帮助,因为强度低,我必须加练其他。

我给骑行赋予了太多的我认为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就是给我做的决定一个支撑。让我持久的坚持下去。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我做一些事情时,一旦开始就能坚持很久。这自然是有好处的,也有很大的坏处。即若我认定了一些事没效果,别人很难说服我,我也很难真正的去做,若一旦说服我,我认同并开始了,即便说服我的人已经改变了观念,我也还是会坚持下去。

几年之前,我好像不是这样的,只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可能表现出这样的苗头。但如锻炼身体,这个纯粹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事情,只是认为正确,认为做了会有意义,才坚持做下去的。跑步哪有不累的?一个半小时骑行近四十公里,两腿捯饬着一刻不停,哪里会不累,早晨晚上一来一回,哪里不无聊,但是若有我赋予它的意义作为存在,那么骑行似乎就成了一种自我修行了。

我把这些经验用于做好事,尚且不错,就如同一把刀用在切菜上就是大厨的好帮手,用在杀人上就是凶手的好凶器,我若用来做坏事,也许我能坏的很彻底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