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抛开间歇性踌躇满志不谈,我挺好的

“适度即平庸”,当写下“我挺好的”这几个字时,随即进入我大脑的就是这个词。我时常在正反两种思维间切换,同时扮演着象和骑象人的角色。忘记“适度即平庸”是在哪本书上看的了,应是最近两个月的事,大抵同跑步相关吧。

四年前在一个读书群里认识个小朋友,坚持跑步到现在,从本科跑到进了研究生,速度一如既往,距离从来不变。提她是因为受她影响我开始跑步,我七月中旬开始跑步,九月初就跑了半马,如今每月可以一个半马。相比她的一如既往,用如隔三秋形容我也不为过,这正应了适度即平庸那话。我未必说我的就是好的,人各有异,做同一件事,动机和目的各有不同,都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知乎网站上看到一句话,说人生就是一局俄罗斯方块,适应了你就消失了,有评论说不适应大家都跟着死。我不想适应,只想特立独行,于是跑的就快了没人跟你玩了,降点速度进个跑团交些朋友说说心得多好啊,有不愿意,因为我想挑战自己,久而久之如村上春树般把跑步看成了私事了。还好俄罗斯方块只是一个比喻,即便特立独行大家也不会跟着受罪。

挺好的这个词在自我评估时是犯了大忌讳的,稻盛和夫在谈个人成就时曾谦虚地说,等弥留之际能比出生时前进一小步就知足了,为了前进这一小步,只需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比今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我对这话深信不疑,同我爱钻牛角尖认死理的恶名到是很相称。

就跑步来说,我总希望距离上更远、时间上更长、速度上更快。一面告诫自己要循序渐进,一面又急不可耐加速加量,痛了伤了就贴片膏药,瘸了拐了就休息两天,一旦好了就进入拔苗助长模式,加把劲再把自己弄伤,如此反复。每次写跑步日记,我都会用红笔标注循序渐进,但计划总会超纲超量,计划一旦制定还轻易不去修改,非要按计划行动。

因此,搞摄影的朋友说我喜欢把自己撕了,然后重组看看能不能更好,这不是什么好事,虽然他这么说我我似乎洋洋得意,即便我写下这不是什么好事,我会听我的吗?前面有个坑,不小心掉进去了,努力的爬上来,拍拍身上的土安慰自己说,我学会了攀岩。

也许这种自我欺骗是保持上进的原因。一次下班在电梯口,有位同事笑问我回家需要几分钟,我停顿了一下悠悠地说170分钟,停顿是因为把小时换算成分钟需要时间,悠悠是想同笑问反差,制造一种冷幽默。

回到家把通勤记录做了统计,下班通勤时间日均142分钟,回答同事问话时是基于前一天到家的时间,路上比往常堵一些。每日通勤的时间是260分钟。不少朋友得知我通勤时间后,善意地提建议,开车挺好的或买个电动车也能解决问题。

这无疑都是大诱惑,善意心领了,缩短了通勤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呢?好不容易习惯五点起床,真的要变成六点吗?醒了不能躺在床上干等啊。开车或骑电动车没法阅读和做笔记啊。实际上我关注的重点,不是如何让通勤时间缩短,而是如何让时间更好利用。

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病活下去,我说重要的不是缩短通勤时间,而是如何利用通勤时间。时间是个好东西,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多给我一分钟,无论怎么挥霍也不会少一分钟。忘记谁说的了,反正笔记上有摘抄说,在森林的十字路口,要选择困难的那条路,我坚信若找到一种方法并养成习惯,就能达到稻盛和夫说的那句话了,自然无法望其项背。

回到家里时间是女儿和媳妇的,在办公室的时间是公司的,唯独这260分钟是自己的。90分钟用于走路,120分钟坐车看书,剩下的时间做计划,思考一些问题,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自己对话,作者的世界听作者信口胡说。若旅途不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用别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话,阅读就是我路途。

运动和阅读是最值得的投资。持之以恒的累积是惊人的。每日走8公里跑8公里,月目标跑步160公里,走路160公里轻松实现,还能空出来几天做点别的。两个月来,只是用了通勤时间,就读了14本关于跑步的书,6本关于创新的书,跑步和创新正是这两个月的阅读主题。

身体在通勤车上颠簸,思想在书的海洋畅游。挺好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