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杠铃带回家06

练得更重更多更大更协调计划

虎年虎虎生威对我来说不只是祝愿,亦不止于口号,而是切实地制定了成长和发展计划的。思想观念上以阅读为核心自不必说,这里只说说以现在标准来看,我刚入门的健身增强计划。如同跑步一样,有一天抽风我说我要跑步,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跑到现在,我对健身也是从懵懵懂懂漫无目标开始的,不知怎地突然睁了眼开了窍,从缝隙里看到了需要和目标。

谈到健身,不能同跑步分割开来讲,跑步是引子,当我不能跑得更快时,我知道了是核心力量不够强,于是开始寻求简单的核心力量增强方法,当我发现我一个引体向上,哪怕是现在,都拉不起来时,我知道我的上肢力量很弱,强的只有心肺和腿而已。这同我定义和追求的健康目标不符,因为健康即意味着,身体无疾病和机能衰退,情绪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下肢因骑行和跑步而增强,若保持下去,待我年老时,想必爬个楼将会更轻松,若我无法拉起引体向上,那大概率年老时,会手无缚鸡之力吧,自然就意味着机能的衰退,机能衰退又意味着我的健康目标达不到。为了健康的目标,我需要增强体能,耐力和心肺功能有跑步来增强,力量增强只好落在力量训练上了。

有人问这么做有必要吗?我想其中的价值是不证自明的,还有人这么问,其本意不是问其必要性,而是因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加上缓慢而微弱的效果体现,进而失去耐心之后造成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的落差,让人迷惑其价值。或者因为工作和生活大压力已经这么大,赚钱养家都足够困难,哪里还能分出时间来锻炼。

首先,锻炼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换句话说是我应尽的义务,人到中年压力陡增,上有老下有小,作为顶梁柱,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健康体魄也可以带来安全感。其次,锻炼是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和专注力的关键,互联网的奶头乐不是。最后,锻炼是产出创造,而非自我损耗,通过锻炼精力会更充沛,能更好的应对高强度高负荷压力。

感觉到持续性疲劳,不去休息而是锻炼,不仅没造成更大的疲劳,反而战胜了疲劳。这有些难以理解,却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我体验的很真切。当初跑步是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说愿景是,速度上跑得更快,距离上跑得更远,时间上跑得更久,效率上跑得更经济。如今,我也要给力量训练好好地设定个目标,或者说定义个边界,在画好的圈圈里成长和发展。

出于对跑步的执着,我设定了愿景让自己跑得更快更久更远更经济,延续到力量训练上将是更重更多更大更协调。具体解释一下就是,能推拉拽提的重量更大,同样重量能做的次数和组数更多,肌肉看起来有立体感维度更大,身材比例看起来更协调。前两个是硬性隐性操作指标,而后两个指标是效果显性观察指标,这将指导我以后的健身。

更,字是关键。这体现了用渐增式超负荷来成长和发展,直到某刻我碰触到自己的极限。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尽量减少家庭时间占用,若能利用碎片时间会更好。下班通勤回到家已经晚八点半,跑步一小时已九点半,洗澡锻炼半小时,稍微磨蹭一点就过十点了。此时女儿作业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我只有半个小时陪女儿,这不是我想要的。这也会挤兑我写日记的时间。

因此,我不能去健身房。我要把健身房搬回家。

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跑步时只要我跑得更快,十公里四十分钟完成,那我就节省了二十分钟,只要我通勤走路的时段走得更快也能节约几分钟,如果五点起床把二十五分钟里塞入五组卧推,组间休息时用于刷牙洗漱穿衣等过程,晚上将能少训练几分钟。这是效率,也是我的时间观。

有人说,业余时间如何利用造成了人的差异,我说,时间的利用效率又进行了细分。

这么做,不一定让我脱颖而出,更多的体现着我的特立独行。

问题是,不这么做,必定会被拍死在沙滩上,死相难看的要死。

危机感,未必能让我重生,舒适感,必定会让我毁灭。

流水争先,贵在奔流不息。

健康自我,贵在坚持不懈。

1 条回复:练得更重更多更大更协调计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