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5

回家跑步想到的

五月初我写了一篇叫小心正向检验策略和自我证实倾向的文章,里面给自我实证倾向做了定义,我说,自我实证倾向是指,若我认定了某项猜测是对的,就会从生活中寻找正向例子来强化观念,同时会忽略掉反面例子,哪怕反面例子十分显眼甚至有人提醒,也不为所动。若泛化来说,若大脑里有了某事物的初步印象,生活中就会更多地看到这些事物。

前几天请了假,匆忙回了老家一趟。在老家,沿着公路跑了两次步,外加一次骑电动车去核酸检测,因为好久不回家,这段十几公里长的公路显得很陌生,很多构筑物和栽植物,以及小时候熟悉的自然景观,都变化了很多,一切都是新奇的,我行进在公路上,眼睛应接不暇,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感慨着熟悉的随时间逝去。

有四样东西更多地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样是很多院子门口种植着竹子,经过时有竹子的特别香气;一样是向日葵,向阳准确说是向着东升的太阳而生;第三样是多肉大棚,路两边不几公里就蹦出一个,最后一样是万亩梨园,周边零星点缀的私人梨园。多次重复出现的事物多了去了,这四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为什么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呢?第一次跑完步,走回家的路上就注意到我对这些的特别关注,第二次跑步及骑电动车做核酸检测时,对这些的注意更加明显。

我把注意写到了日记里,如今还专门写篇博文记录这件事。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6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6

为什么呢?思来想去,答案也许就在我的大脑里。

先说竹子吧。好友痴迷于练字,又偏爱古人古风,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竹子,从网上买了很多竹子,第一次去他家,他拿出很多竹子,一米到一米半不等,什么方竹适合做拐杖什么什么的乱七八糟,说的我一愣一愣的,第二次去他家他正痴迷用梅鹿竹做扇骨,自己写扇面。我虽然对这些不感兴趣,还是手欠查了什么是梅鹿竹,一查之下,惊讶于古人对梅兰竹菊之竹子的爱好之深,我流于表面尴尬一下子伤了自尊,至此也就深刻了很多。

后来沿黄河东路转金水路骑行回中牟,要路过商务外环的竹园,闻着竹子的香气,就想起了好友做扇子弄拐杖,骑行来郑州东风南路到黄河南路这节路上,有好几处竹子的香味。回老家后,我从村后跑步穿过小桥,河北面有几户人家, 竹子长得郁郁葱葱,又闻到了竹子的香气,有了这香气的锚定,沿路跑过其他村庄时,看到竹子就是自然而然了。

当我注意起竹子时,我惊讶于村中有这么多家都喜欢种竹子,于是就刻意寻找有多少家墙外种竹子了。妹妹家所在的村子没发现,只在我们村和另一个村里发现,而这两个村,我小时候都有很大很大的竹园。原来古代文人骚客爱好竹子,在农村朴素世界观里也有人爱。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4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4

我老妈腰弯了很多,我要向好友讨根方竹做拐杖。

向日葵的事情是因为对向日葵向日还会转动头十分不理解。因为早晨面向太阳于是向东,傍晚面向太阳必然是向西了,这从东到西也许是进化出来了,可是晚上的时候它们还会自动转回来吗?不然当太阳再次从东边升起之时,它们必然是脖子对着太阳了,一直转圈显然不对,那就拧成绳子了。

但是。向日葵的大脸盘子,跟着太阳从东向西转了半圈,晚上偷偷摸摸地怎么转成这样的在怎么转回去?显然不符合常理呀。是用一个小时转还是正好一晚上转完?

小时候就有这个困扰,奈何鲜有成片的向日葵让我观察。跑步的路上,我见了十几处向日葵,有的种在田埂上,直直的排列着,如同列队的哨兵,迎着太阳升起,让人肃然起敬,有的种在杨树苗林里,熙熙攘攘的拥挤不堪,像极了逢集看戏的人群,还有种在大片田地里的。做核酸检测是下午,我发现这些向日葵还是向东而立,用脖颈子对着太阳,不再是仰首挺胸的哨兵了,倒像受到批评垂头丧气的学生了。

向日葵向阳而生,不能说是错的,但大部分时间是错的。因为只有早晨起来的时候向日葵的大脸盘子是对着太阳的,当太阳升起到某个高度,向日葵的大脸盘子看起来就不是面向太阳,而是侧对着太阳,总有一个时间点,对于任何一个宽容的人来说,都不能认为是面向太阳了。于是后面的时间里,向日葵向阳而生就是错的。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3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3

向日葵在我心目中一落千丈,充其量就是个大号菊花而已。

多肉大棚是因为前几年回家,我说起我妈种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肉嘟嘟的植物长势很好,我老爹插嘴说是多肉,又提起村前有个多肉大棚,一盆才几块钱,可以带些回郑州。我仙人掌都能给养死,听到养多肉就有气,另外嫌麻烦都懒得去看看,家里到是养了一批多肉,死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剩了不少盆,这些是也印刻在脑子里了。

在老家期间,这种情境激活了。我跑步时碰到一个大棚,想着老爹以前说的是多肉大棚在村前呀,怎么这里也有,后来发现好几处大棚,大的有一亩地之大,小的也有几分地之大,再到后来我就开始数大棚的个数。只要看路边就好了,竖着一个牌子,往往是红底白字或红底黄字,上面写着多肉大棚等字样。

于是我得出,一定有太多像我这样的傻人,多肉一批批的买,然后一批批的死,就在这一批批的循环轮回中,养活了一个个多肉大棚。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7
端午节带女儿去方特拍的景物07

最后是万亩梨园。梨园老早就有了,梨大的出奇,两个大人吃一个都能吃饱。跑步路过时,我发现梨园里有很多工人忙碌着,高个子的就直接伸着手,矮个子的还要踩着板凳,他们把一个个小袋子小心心翼翼地给婴儿拳头大小的梨宝宝穿上。我好奇于他们的精工细作,不免多看了几眼,还想着肥大的梨咬破之后流出汁液顺着嘴角而下的情景。

三五处小梨园。有的是三五棵,有的是十几棵,就这么零星地栽着。我就禁不住去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为什么要离开大梨园而成就小我呢?这些零星栽着的梨树,上面的梨宝宝也被穿上了衣服,衣服的品相和大梨园的一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