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公园的海洋球世界03

例外与常规

看政治学百科,某个章节提到了例外和常规,给了我不少启发,骑行通勤时听有声读物,说机械论还原论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个观念,生物的多样性源于变异而非进化,进化当然是物种延续的前提,但必然是变异才造就多样性。这里的进化就是常规,变异脱离了常规则是例外。杂七杂八的内容脑子里冲撞着,我有必要理清一下。

紧赶慢赶,五月底,把驯化行为序列整理出来了,这是五月博客目标的一部分,驯化行为序列是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小微习惯原理,试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试着培养现在认为高价值行为,进而形成行为习惯的集合,把集合里的习惯梳理后按照时间顺序弄成序列,达到一旦开始就行云流水的状态。我在这个方面花费了不少时间。

问题是,这么做值得吗?我专注于常规,因缺失例外,自然少了多样性。

小区围墙外的核桃03
小区围墙外的核桃

习惯其实就是常规,培养习惯其实就是夯实常规。习惯形成后,不必也不应再花时间精力意志等资源,这些资源用于对付例外会更好。日常跑步是常规,自然而然地进行即可,刮风下雨天气炎热疲劳乏力是例外,把意志放在这方面会更好。培养习惯的初衷,是想着有一天,做一些事时,能自发自动无意识进行,而如今很多习惯还是要靠精力意志来维持。

我的意思是说,我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当成了目标。

过多把资源用于培养习惯,当例外出现时,因资源有限,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例外,虽然只是概率随机事件,当加入价值判断后,就变成了风险,正如墨菲定律所说,该出错的一定会出错。即便是好事,因为打破了常规,因为行为序列被中断习惯无法延续,也不被欢迎。我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井然有序,看似完美,实则成了风险滋生的温床。

显而易见,当我沉浸在具体事务中,鲜有时间抬头来看远方时,容易铸成大错。

例如跑步,既然是生活方式,那么到点了该跑就跑,其他时段没必要聊起也没必要在朋友圈分享甚至去关注跑圈里的信息。比如骑行,既然把骑行当通勤方式,那么路上碰到骑友,打个招呼点个头就好,你骑你的路随停随打卡,我骑我的车只是希望锅里热好的粽子不凉,顺便突破个人最好成绩。我不必加入你的队伍,也不必进入你的群,自然我也不会邀请你。

一球悬铃铃木法桐
相较于核桃,一球悬铃铃木法桐是否是意外?

你若有能力,就让我吃灰,我追不上你,我甘心吃灰。我若有能力,特定让你吃灰。

我要重新设定跑步骑行的定位,要同刷牙洗脸一样,不必同他人相约一起刷。

一个人跑的可以很快,一群人跑的才能更远。对不起,一群人只会影响我跑的更远。

因此,我注定一个人跑,一个人骑,一个人游。

这种观点看起来很奇怪,却是我的常规,我不希望任何例外发生。到时间了就开始,目标完成了就结束,开始结束时刻点十分明确,就如康德散步,邻居不必看表只要看到康德,就知道几点,如同打开房门进入一个房间,离开房间关上门之后,就不再回头不再想房间里的事,哪怕是个万花筒。

因此,后面的活动,关于自己的活动,我将采取一些策略。

开始,过程,结束,尽可能压缩时间,尽可能不使用意志。

蹦床公园的海洋球世界04
海洋球的海洋里,气炮弹成了例外

尽可能不作为一种谈资,不作为寻求认同的手段,不作为获得归属感的工具。

只有这样,我才能把常规做到实处,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应对例外。

因为例外才是生活的常态。例外也许是杂质,剔除之后可保质量,例外也许是优质,培育之后可促优良。例外是面向未来,而常规让我回味过去。

 

1 条回复:例外与常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