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4

日志摘抄每周一期,2022第05期

01月30日,我训练背肌的方式有效吗?就两个动作,力量也不是很大,也许应该有其他方法更好地练背,另外手臂握力不足将是很大的问题,用辅助手段也许短期有效,但长期后会有差异。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0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0

周评,我急躁了,需要长时间才有效果,用季度评估。

现评,我时常怀疑我现有的方式是否最佳,这会让坚持现在做法的同时,努力去我去寻找更好的方法,也许找不到而折返,也许找到了而内化,最终我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我才知,我背部弱的无法想像。


01月31日,心中有目标,眼中含不满。这样就会创造一种失衡状态,这种落差会激发我用行为来改善进行调节。满意满足无批评就会没有活,变轻眼中无活得过且过了。久而久之还会把这变成锚点。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1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1

周评,心中有目标,眼中有不满,是行动的原因动机。

现评,我要发现落差,利用自己的一些标准来套用,从而得出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优化。老娘常说横草不捏起来竖着,我媳妇也曾抱怨我眼里没活。实际上并非这样,而是对当前的状态感到满意从而不认为需要改变。若有了不满,自然会改进。


02月01日,认知改变是一点点进行的,贵在连绵不绝。观念的改变到信念的沉淀到价值观的形成,这里面是个巨大的集合。从点到线到全面的应用实践又是一条很长的路。加之过程有反复。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2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2

周评,用非常行为促进认知的改变,这要脑残试验品。

现评,多次强调都不改,于是愤怒了,认为孺子不可教也,家庭教育里如此,组织经营里如此,当你认为是高价值而他人不按照你的方式去做时,也是如此。而认知的改变是从内到外的长久的过程。当某条经验准则经实践很有用,进而泛化到其它方面,这个本身也需要时间。


02月02日,不是感觉不到发力,而是因为没有肌肉,才让发力感很少。别的地方发力明显有辅助有代偿是肯定了,但这样也是训练。如胸训时手臂感受更强,这是好事多组多量可提升手臂耐力,而大重量促胸肌增大。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3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3

周评,也许低重量的唯一好处是能把动作做更标准吧。

现评,训记里说的一句话,看到之后我不由的哈哈大笑,拍案叫绝,于是内化成自己的一个认知。当我找不到发力感时,我首先是看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用镜子和拍视频的方式而非用自己的相像来纠偏。其次就是说服自己要有耐心,等待肌肉的慢慢增长。


02月03,我不认为回炉学校是好的决定。哪怕现实时常以学历来做凭证。重要的还是加强当前所碰到问题的学习,既然是敲门砖也就无使用价值。是被现实所迫,是对现实应力不足而退缩的表现。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4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4

周评,回炉是对现实的逃避,应对现实的方法不在学历里。

现评,回炉学校教育是自我的倒退和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反应。解决眼前和近期问题的方法一定不在学校里,离开了学校回归了社会,就不能把学习当成工具性了,而应把学习当成目的。所为工具性是指我学这些东西是为了拿到敲门砖,是为了工资可以增长一些。自然这很重要,而更重要的不是把眼光放的更长远吗?不过,这观点很难说服他人。


02月04日,离开舒适区是个假命题,即便对舒适区的定义明确了。而走进不安去而非学习区才是真命题。不安会促使我寻找适应的方法而适应自然会带来变化,用策略保证适应行为是高价值的就好。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5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5

周评,进入不安区是驱动性的,有认知和感知两个维度。

现评,若定义了舒适区,然后不在舒适区里,好像就可以了。实则不是,即便来到学习区也未必是好的。因为我们所定义的学习区,往往是基于未来的某种需要而准备。这种长期主义延迟满足的方式并不是很好的驱动力。而最大的驱动力是制造各种不安,不安会激发人的适应。这对我来说,显然很有效。


02月05日,体验新生活不是离开现有的生活,而是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不然,离开现有生活也未必有多少变化,因为人的适应性和习以为常。我总是习以为常并感到厌倦,但我无法否认厌倦,只好用全新视角。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6
日志摘抄每日一段36

周评,诗和远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当下如何更有应对。

现评,没钱的时候有时间,有钱的时候没时间。眼睛盯着诗和远方,只能活在想象的世界里而忽略了眼前和现在。转变自己的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也许会有不一样感受。我们的适应性不可避免的造成这种问题:我现在所在的位置,若干年前也许就是你想要或一手促成的诗和远方,而即便你有了诗和远方,久而久之诗和远方还会如同现在一样。深感自己碌碌无为。

上一期:《日志摘抄每周一期,2022第04期

下一期:《日志摘抄每周一期,2022第06期

2 条回复:日志摘抄每周一期,2022第05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