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思维转化

转变观念之负性思考的个人实践

习惯大概可分成三种。一种是行为习惯,它们彼此独立可单独培养,养成前后变化明显,如早睡早起和收拾家务;一种是身体习惯,往往有彼此相关甚至互为前提的行为习惯系统而有机地组合而成,如健康饮食和体态保持;最后一种是思考习惯如三省吾身和正念思考。前两种习惯看得见摸得着,第三种习惯则不然,犹如呼吸只有缺氧之时才能感受其存在。

三种习惯培养难度顺次增加,行为习惯最简单,思考习惯最困难。这里我想聊聊思考习惯。

过程决定成败这本书在动机和说服章节,提到防御型聚焦和促进型聚焦并做了区分,前者更关注损失,说服时若诉诸于损失更有效,对于后者最好诉诸于收益。举例来说,某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说服他去运动时,若此人是防御聚焦型就提不运动健康将受损并结合具体事实,若此人是促进聚焦型就提运动的收益,畅想未来美好愿景。

油彩02
油彩

简单来说,防御聚焦型的人你要描述地狱的场景,促进聚焦型的人你要描述天堂的景象。

看似区别不大,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则存在巨大差异,就是思维方式及关注焦点的差异。

原因不去追究了,还是留给学究去研究吧。我到不是认为防御性聚焦不够好,只要运用得好,也是一套很好的三观框架方法论,也能指导自己过好一生。只是有些思考方式我厌倦了,防御性聚焦里有些思维方式是负性的,这种负性让我在需要勇气时,往往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过度思考。对于理论学派来说,理论同实践是一回事,对实践学派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油彩09
油彩

因此为了克服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而造成的过度准备而不开始的情况,我有必要进行思考方式的训练。我从一本叫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吗学到了一个小技巧,又从福格行为模型及微习惯离后的灵感。简单来说如下。以工作中修电脑时烦躁和缺乏耐心为例:

  1. 我烦躁不安。
  2. 过去我烦躁不安。
  3. 过去我选择烦躁不安。
  4. 过去给同事解决电脑问题时间紧迫又找不到方法时我选择焦躁不安。
  5. 过去给同事解决电脑问题时间紧迫又找不到方法时我可以选择不烦躁不安。
  6. 过去给同事解决电脑问题时间紧迫又找不到方法时我选择充满耐心。
  7. 过去我选择充满耐心。
  8. 过去我充满耐心。
  9. 我充满耐心。

这显然不是玩文字修辞游戏,认真贯彻下来效果挺显著的,运用了两个星期后,我的真实感受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烦躁是情绪,由认知情绪行为疗法得知,引起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既有观念对事件的解读,转变情绪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这获得了心理治疗理论的支撑。另外,我的烦躁和缺乏耐心还发生在关注结果而非沉浸过程的时候,还发生在专注地做事如进行蕃茄时钟时被打断的时候,其它场景里也会出现,都要逐一识别并进行思维转变的演练。

基于负性思考的无意识且根深蒂固,我计划每三个月改掉一个负性思考,在经历了改变期、易变期和厌倦期后就会得到夯实和巩固,后期在适度发展和改进一下就好了。依据福格行为模型,我在生活中安插了很多提示,骑行走路或坐车时我会进行思维演练,日志本里写日记时我会认真不马虎地写一遍,还仔细体会语言的区别,因为日记本上有了,周回顾和月回顾时会看到会激活。本文的出现更是一种自我强化和公开承诺。

油彩08
油彩

我不期待设置的每一个提示和锚点都生效,重要部分生效,结果就是可达的。

且上述的改变足够小,小到根本不需要能力的支撑,也无须强大的动机做前提。只要情绪出现的刹那,理性思考跳了出来,我就有干涉和调整情绪的可能。情商里提到,首先是自我意识然后是自我管理,这里意识到了,谈管理才有意义。另外我还需要做一些记录,当我准确识别并干涉了负性思考时,我会在日记本里做次数的记录。如同我四四四吃茄子那般。记录大中小蕃茄时钟的次数,就好像每天固定时间成体重一样,有了准确的数据,才能发现其同目标的差距。

有了差距,基于防御型聚焦,又基于蔡加尼克效应的认知闭合,我就会去改进。

4 条回复:转变观念之负性思考的个人实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